Ubuntu下JLink for linux的配置與使用

厭煩了不斷的切換系統來下載u-boot.bin到開發板中,我用的是Jlink,所以總想使他在Ubuntu Linux環境下也能使用,在瀏覽Jlink的官網時讓我發現了點線索,segger出了J-Link 的Linux測試版了,但是想讓Jlink跑起來並不容易,費了很多的精力後總算有點成果,下面是我安裝過程的壹點總結,和大家共同學習:

  1 :從www.segger.com 網上下載 jlink for linux beta 版本

  該版本為 Jlink 在linux下的壹個測試版本。

  http://www.segger.com/cms/jlink-software.html

  2:將其放在用戶目錄中解壓

  tar -zxvf JLink_Linux_090804_tar.gz

  3:修改文件夾名稱

  mv JLink_Linux_090804   Jlink

  4:修改壹些配置

  cd Jlink

  rm libjlinkarm.o libjlinkarm.o.0

  ln -s libjlinkarm.o.0.0 libjlinkarm.o.0

  ln -s libjlinkarm.o.0   libjlinkarm.o

  5:復制相關庫到用戶庫中

  mv libjlinkarm.o.0.0  /usr/lib/

  mv libjlinkarm.o.0    /usr/lib/

  mv libjlinkarm.o      /usr/lib/

  6:啟動Jlink for linux

  sudo ./start

  SEGGER J-Link Commander V4.20h (‘?’ for help)

  Compiled Oct 19 2010 14:02:03

  Updating firmware:  J-Link arm V8 compiled Sep 30 2010 13:08:47

  Replacing firmware: J-Link arm V8 compiled Dec  1 2009 11:42:48

  Waiting for new firmware to boot

  New firmware booted successfully

  DLL version V4.20h, compiled Oct 19 2010 14:01:59

  Firmware: J-Link arm V8 compiled Sep 30 2010 13:08:47

  Hardware: V8.00

  S/N: 2010XXXX

  Feature(s): RDI,FlashDL,FlashBP,JFlash,GDBFull

  VTarget = 0.000V

pscp命令linux文件上傳與下載

(壹)上傳

  2.開始→運行→cmd進入到dos模式 輸入以下命令

  pscp D:\java\apache-tomcat-5.5.27\webapps\szfdc.rar dev@192.168.68.249:/home/dev

  3.輸入密碼 ok 文件已經上傳到目標機器的/home/dev目錄下了

  (二)下載

  1、開始→運行→cmd進入到dos模式 輸入以下命令

  pscp dev@192.168.68.248:/home/dev/gren.sql d:\gren.sql;輸入密碼。ok!

  其中:dev為linux的用戶名,192.168.68.248為遠程Linux主機ip地址,/home/dev/gren.sql為linux下的文件 ,d:\gren.sql為保存在本地的文件

  其他

  ——————————————————————

  pscp是putty安裝包所帶的遠程文件傳輸工具,使用和Linux下scp命令相似,具體的使用方法如下:

  PSCP和SCP功能相同,在windows下使用,只有壹個文件,建議將pscp.exe放到C:\WINDOWS\system32下面,這樣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調用了。語法與scp相同,下面是幾個有用的options。

  -p 拷貝文件的時候保留源文件建立的時間。

  -q 執行文件拷貝時,不顯示任何提示消息。

  -r 拷貝整個目錄

  -v 拷貝文件時,顯示提示信息。

  Usage:

  pscp   [options]   [user@]host:source   target

  pscp   [options]   source   [source…]   [user@]host

  pscp   [options]   -ls   user@host:filespec

  用法:

  pscp [選項] [用戶名@]主機:源文件 目標文件

  pscp [選項] 源文件 [源文件……] [用戶名@]主機

  pscp [選項] -ls 用戶名@主機:文件空間?

  Options:

  選項:

  -p    preserve file attributes 保護文件屬性

  -q    quiet, don’t show statistics 安靜,不顯示統計

  -r    copy directories recursively 復制子文件夾

  -V    print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顯示信息

  -v    show verbose messages

  -load sessname  Load settings from saved session

  -load  加載,加載保存節的設定

  -P port   connect to specified port

  -P      端口,連接到指定空間端口

  -l user   connect with specified username

  -l 用戶,用指定的用戶連接空間

  -pw passw login with specified password

  -pw     密碼,用指定的密碼登錄空間

  -1/-2   強迫 ssh 使用的版本

  -4 -6   force use of IPv4 or IPv6

  -C      打開壓縮

  -i   key         鑰匙,證明用的鑰匙文件

  -batch  關閉交互能力,也許

  -unsafe 不安全,允許伺服端取代字符 (危險的)

  常用的方法:

  1、把本地文件file傳輸到Linux服務器的/root/

  C:\>pscp.exe file 192.168.32.50:/root/

  它會提示妳輸入密碼,就像Linux下使用scp那樣。

  【註意】這裏pscp會使用妳Windows登陸的用戶名,因此妳可能需要指定Linux用戶名。

  C:\>pscp.exe file root@192.168.32.50:/root/

  或者

  C:\>pscp.exe -l root file 192.168.32.50:/root/

  【註意】這裏”-l root”要在file之前

  2、把本地目錄dir、文件file傳輸到Linux服務器的/root/,並指定服務器端口2009

  C:\>pscp.exe -P 2009 -r dir file root@192.168.32.50:/root/

  3、把服務器上的/root/file文件取回來本地當前目錄

  C:\>pscp.exe root@192.168.32.50:/root/file .

  4、把服務器上的/root/dir目錄取回本地”C:\My Documents\data\”目錄

  C:\>pscp.exe -r root@192.168.32.50:/root/dir “C:\My Documents\data\”

linux下非阻塞的tcp研究

這是根據自己的筆記整理的,如有錯誤,歡迎指出來.   tcp協議本身是可靠的,並不等於應用程序用tcp發送數據就壹定是可靠的.不管是否阻塞,send發送的大小,並不代表對端recv到多少的數據.   在阻塞模式下,send函數的過程是將應用程序請求發送的數據拷貝到發送緩存中發送並得到確認後再返回.但由於發送緩存的存在,表現為:如果發送緩存大小比請求發送的大小要大,那麽send函數立即返回,同時向網絡中發送數據;否則,send向網絡發送緩存中不能容納的那部分數據,並等待對端確認後再返回(接收端只要將數據收到接收緩存中,就會確認,並不壹定要等待應用程序調用recv);   在非阻塞模式下,send函數的過程僅僅是將數據拷貝到協議棧的緩存區而已,如果緩存區可用空間不夠,則盡能力的拷貝,返回成功拷貝的大小;如緩存區可用空間為0,則返回-1,同時設置errno為EAGAIN.   linux下可用sysctl -a | grep net.ipv4.tcp_wmem查看系統默認的發送緩存大小: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81920   這有三個值,第壹個值是socket的發送緩存區分配的最少字節數,第二個值是默認值(該值會被net.core.wmem_default覆蓋),緩存區在系統負載不重的情況下可以增長到這個值,第三個值是發送緩存區空間的最大字節數(該值會被net.core.wmem_max覆蓋).   根據實際測試,如果手工更改了net.ipv4.tcp_wmem的值,則會按更改的值來運行,否則在默認情況下,協議棧通常是按net.core.wmem_default和net.core.wmem_max的值來分配內存的.   應用程序應該根據應用的特性在程序中更改發送緩存大小:   socklen_t sendbuflen = 0;   socklen_t len = sizeof(sendbuflen);   g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printf(“default,sendbuf:%d\n”, sendbuflen);   sendbuflen = 10240;   s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g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printf(“now,sendbuf:%d\n”, sendbuflen);   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將發送緩存設置成了10k,但實際上,協議棧會將其擴大1倍,設為20k.   ——————-實例分析———————-   在實際應用中,如果發送端是非阻塞發送,由於網絡的阻塞或者接收端處理過慢,通常出現的情況是,發送應用程序看起來發送了10k的數據,但是只發送了2k到對端緩存中,還有8k在本機緩存中(未發送或者未得到接收端的確認).那麽此時,接收應用程序能夠收到的數據為2k.假如接收應用程序調用recv函數獲取了1k的數據在處理,在這個瞬間,發生了以下情況之壹:   A. 發送應用程序認為send完了10k數據,關閉了socket:   發送主機作為tcp的主動關閉者,連接將處於FIN_WAIT1的半關閉狀態(等待對方的ack),並且,發送緩存中的8k數據並不清除,依然會發送給對端.如果接收應用程序依然在recv,那麽它會收到余下的8k數據(這個前題是,接收端會在發送端FIN_WAIT1狀態超時前收到余下的8k數據.),然後得到壹個對端socket被關閉的消息(recv返回0).這時,應該進行關閉.   B. 發送應用程序再次調用send發送8k的數據:   假如發送緩存的空間為20k,那麽發送緩存可用空間為20-8=12k,大於請求發送的8k,所以send函數將數據做拷貝後,並立即返回8192;   假如發送緩存的空間為12k,那麽此時發送緩存可用空間還有12-8=4k,send()會返回4096,應用程序發現返回的值小於請求發送的大小值後,可以認為緩存區已滿,這時必須阻塞(或通過select等待下壹次socket可寫的信號),如果應用程序不理會,立即再次調用send,那麽會得到-1的值,在linux下表現為errno=EAGAIN.   C. 接收應用程序在處理完1k數據後,關閉了socket:   接收主機作為主動關閉者,連接將處於FIN_WAIT1的半關閉狀態(等待對方的ack).然後,發送應用程序會收到socket可讀的信號(通常是select調用返回socket可讀),但在讀取時會發現recv函數返回0,這時應該調用close函數來關閉socket(發送給對方ack);   如果發送應用程序沒有處理這個可讀的信號,而是繼續調用send,那麽第壹次會像往常壹樣繼續填充緩存區,然後返回,但如果再次調用send,進程會收到SIGPIPE信號,該信號的默認響應動作是退出進程.   D. 交換機或路由器的網絡斷開:   接收應用程序在處理完已收到的1k數據後,會繼續從緩存區讀取余下的1k數據,然後就表現為無數據可讀的現象,這種情況需要應用程序來處理超時.壹般做法是設定壹個select等待的最大時間,如果超出這個時間依然沒有數據可讀,則認為socket已不可用.   發送應用程序會不斷的將余下的數據發送到網絡上,但始終得不到確認,所以緩存區的可用空間持續為0,這種情況也需要應用程序來處理.   如果不由應用程序來處理這種情況超時的情況,也可以通過tcp協議本身來處理,具體可以查看sysctl項中的: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所以,要想編寫優秀的socket程序也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在為應用做優化時,很多工作都非常的煩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