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NP Service Provider Certification and Training
CCNP 服務提供商認證和培訓 使用服務提供商解決方案證明您的技能 獲得 CCNP 服務提供商認證證明了您在服務提供商解決方案方面的技能。要獲得 CCNP 服務提供商認證,您需要通過兩門考試:一門涵蓋核心服務提供商技術,另一門是您選擇的服務提供商專業考試,因此您可以根據自己關注的技術領域定制認證。 考試和推薦培訓 要獲得 CCNP 服務提供商資格,您需要通過兩門考試:核心考試和您選擇的服務提供商專業考試。現在,CCNP 服務提供商計劃中的每項考試都會獲得單獨的專家認證,因此您在此過程中的成就會得到認可。 核心考試側重於您對服務提供商基礎架構的了解。核心考試也是CCIE服務提供商認證的資格考試。通過核心考試將使考生有資格在其核心考試有效期內安排和參加 CCIE 實驗室。 集中考試側重於新興和行業特定主題,例如高級路由、VPN 服務和自動化。您可以通過參加相應的思科培訓課程來準備集中考試。 必修考試 推薦培訓 核心考試: 350-501 SPCOR 實施和運營思科服務提供商網絡核心技術 (SPCOR) 集中考試(選擇一項): 300-510 SPRI 實施思科服務提供商高級路由解決方案 (SPRI) 300-515 SPVI 實施思科服務提供商 VPN 服務 (SPVI) 300-535 SPAUTO 為思科服務提供商解決方案 (SPAUI) 實施自動化 先決條件 CCNP 服務提供者沒有正式的先決條件,但您應該在參加考試之前對考試主題有充分的了解。 CCNP 候選人通常還具有三到五年實施服務提供商解決方案的經驗。 重新認證政策更新 所有認證級別都有三年的重新認證要求。獲得認證的個人將能夠通過完成繼續教育活動、參加考試或兩者結合來重新認證。 認證週期 自獲得認證之日起,所有認證的有效期為三年。每次滿足重新認證要求時,認證有效狀態將再延長三年。作為參考,以下是重新認證週期如何工作的示例: 認證:2019 年 2 月 1…
-
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
如何對自身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物流是使商品在需要的時間到達需要的地點的經營活動,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第三利潤的源泉”。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最佳途徑、推動物流現代化,是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現代物流的功能是設計、執行以及管理客戶供應鏈中的物流需求,其特點是依據信息和物流專業知識,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企業物流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高效率、低成本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製過程。 企業物流管理的基本活動是規劃、組織和控制,其使命是確定物流活動的水平,從而以最有利或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客戶期望的時間和地點,提供其所需要狀態和形式的產品和服務。 無論是企業物流還是物流企業,,如何實施管理和決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帶來最大的效益,都是它們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與其他系統不同,物流系統中,大量的信息不僅隨時間波動,而且還依賴於氣象和經濟條件,是不穩定的。 因此,物流管理和決策作業與活動,需要時實地分析各種條件,並在最短時間內,給出最佳實施方案。 諸如配艙、裝箱、運輸資源的使用、運輸路線的選擇、工作計劃的擬訂、人員的安排、庫存數量的決策、需求和成本的預測、系統的控制等等,都需要優化或智能規劃。 因此,從一定意義講,物流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智能規劃問題。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自覺運用智能規劃理論和方法,實現管理和決策的最優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據資料介紹,1999年我國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佔GDP的20%,以我國2000年的GDP計算,2000年我國全社會物流費用為17880億元,如果我國物流費用降低1%,每年將節約178億元。 這方面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 國際上,許多先進的企業物流管理系統,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數學方法與手段,運用數學模型和數學工具,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決策、預測和控制,進而實現真正有效的科學管理。 通過引入了各種最優化模型,先進的物流管理軟件在車輛配載、運輸路線優化、倉儲優化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實現了很好的應用,直接為客戶帶來經濟上的利益。 例如在車輛路線優化方面,統計表明,合理安排車輛線路可以幫助用戶用原來6070%的資源(車輛、人力)完成原來的工作。 我國的物流企業的管理系統,絕大多數是從實現物流業務流程入手,通過對各業務環節產生的數據的匯總統計分析和查詢,為企業決策提供幫助。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們必須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高度重視我國自己的物流智能規劃系統的開發和建設。 財政如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我國財政職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調控、監督管理。 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對資源配置結構的不斷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具體地說,主要通過資產結構調整,促使最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結合和企業組織結構形成,以科學合理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從機制角度:計劃配置和市場配置 從市場主體:企業配置、個人配置、信用配置、財政配置。 現階段,我國採取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配置是主導配置手段,市場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計劃機制起調節性作用。 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成為資源配置的有效補充方式。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安排調整部分社會資源,彌補市場配置缺陷,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財政不僅直接影響部分資源配置,而且通過部分的資源分配影響全社會的資源配置。 1.各國政府通常採用一些指標(如失業率、經濟增長率)或若干指標組成的“景氣指數”來表示資源配置的效率。 我國當前主要採用GDP增長率指標(該指標的缺陷是GDP增長有可能不會帶來居民福利和社會福利的提高。 ) 2.實現本職能的主要手段: ① 確定社會公共需要的基本範圍; ② 確定財政收支佔GDP的合理比例; ③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 ④ 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保證國家重點建設; ⑤ 通過政府投資、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帶動和促進民間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 ⑥ 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集團財務資源優化配置的意義 資源優化配置的意義主要有3個方面。 1.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2.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3.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如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佈局的活動。 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佈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實現方法: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佈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