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killtest

  • 2024年學習收入最高的程式語言

    原创 浮丶云 全栈开发ck 1. Python Python 是最受歡迎、用途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它通常用於網頁開發、數據科學、機器學習等。 以下是 Python 程式語言的一些主要用途:Web 開發:Python 廣泛用於 Web 開發,包括前端(客戶端)和後端(伺服器端)。 流行的 Python Web 框架包括 Django、Flask 和 Pyramid。 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Python 擁有強大的資料科學、科學和機器學習資料庫,例如 NumPy、Pandas、Matplotlib、Scikit-learn。它是這些領域最常用的語言之一。 桌面應用程式:Python 可以與 Tkinter、PyQt、Kivy 等程式庫一起使用,為 Linux、Windows、macOS 建立桌面應用程式。例如 IDE、實用程式、遊戲。 後端開發:Python 為許多流行的網站和應用程式提供支援。它在使用 Django 或 Flask 建立的網站中用作伺服器端語言。 科學和數值計算:Python 的 NumPy 和 SciPy 庫使其非常適合科學計算、模擬、數值分析和計算科學。 自動化和腳本編寫:Python 通常用於自動執行重複性任務並透過腳本將各種應用程式黏合在一起。 遊戲開發:Python 使用 PyGame、Kivy、Pyglet 和 Ren’Py 等函式庫進行遊戲開發越來越受歡迎。 網頁抓取:Beautiful Soup、Scrapy 等程式庫使 Python…

  • 交換機三種連接方式:級聯,堆疊和集群

    交換器的連接方式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級聯、堆疊和叢集。今天, 大家就詳細討論一下交換器的這三種連接方式及彼此間的差別吧! 交換器的級聯技術一般用來實現多台交換器之間的互連接;堆疊技術用來將多台交換器組成一個單元,從而提高更大的端口密度和更高的性能;集群技術用來將相互連接的多台交換器作為一個邏輯設備進行管理,從而降低網路管理成本,簡化管理操作。 01 級聯級聯可以定義為兩台或兩台以上的交換器透過一定的方式相互連接。根據需要,多台交換器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級聯。在較大的區域網路例如校園網路中,多台交換器依照效能和用途一般形成匯流排型、樹型或星型的級聯結構。 城域網路是交換器級聯的絕佳範例。目前各地電信部門已經建置了許多市地級的寬頻IP城域網路。這些大款城域網路自上向下一般分為3個層次:核心層、匯聚層、接取層。核心層一般採用千兆乙太網路技術、匯聚層採用1000M/100M 乙太網路技術,接取層採用100M/10M 乙太網路技術,所謂 “千兆到大樓,百兆到樓層,十兆到桌面 ” 。 這種結構的寬頻城域網路其實就是由各層級的許多台交換器級聯而成的。核心交換機(或路由器)下連若干台匯聚交換機,匯聚交換機下聯若干台小區中心交換機,小區中心交換機下連若干台樓宇交換機,樓宇交換機下連若干台樓層(或單元)交換機(或集線器)。 交換器一般是透過普通用戶連接埠進行級聯,有些交換器則提供了專門的級聯連接埠。這兩種連接埠的差異僅在於一般連接埠符合MDI 標準,而級聯連接埠 ( 或稱為上行口 ) 符合 MDIX標準。由此導致了兩種方式下接線方式不同:當兩台交換器都通過普通端口級聯時, 端口間電纜採用直通電纜(Straight Throurh Cable) ;當且僅當中一台通過級聯端口時,採用交叉電纜(Crossover Cable) 。 為了方便進行級聯,某些交換器上提供了一個兩用連接埠(MDI 或MDIX),可以透過開關或管理軟體將其設定為MDI(MDI是正常的UTP或STP連接) 或MDIX(連接器的傳送和接收對是在內部反接的,這就使得不同的設備(如集線器-集線器或集電器-交換機),可以利用常規的UTP或STP電纜實現背靠背的級聯)方式。更進一步,某些交換器上全部或部分連接埠具有 MDI/MDIX 自校準功能,可自動區分網路線類型,進行連鎖時更方便。 進行級聯的時候需要注意,原則上任何廠商、任何型號的乙太網路交換器均可進行級聯,單頁不排除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兩台交換器無法進行級聯。交換器間級聯的層數是有一定限度的。成功實現級聯的最根本原則就是任兩個站點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媒體段的最大跨距。多台交換器級聯時,應確保它們都支援生成樹協議,既要防止網內出現環路,又要允許冗餘鏈路存在。 進行級聯時,應盡力確保交換器間的中繼鏈路具有足夠的頻寬,為此可採用全雙工技術和鏈路匯聚技術。交換器埠採用全雙工技術後,不但對應埠的吞吐量加倍,而且交換器間終極距離大大增加,使得異地分佈、距離較遠的多台交換器級聯成為可能。鏈路匯聚也稱為連接埠匯聚、連接埠捆綁、連結擴容組合,由IEEE802.3ad 標準定義。即兩台設備之間透過兩個以上的同種類型連接埠並進行連接,同時傳輸數據,以便提供更高的頻寬、更好的冗餘度以及實現負載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類型的交換器都支援這兩種技術。 02堆疊堆疊是指將一台以上的交換機組合起來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盡可能多的端口多台交換機經過堆疊形成一個堆疊單元,可堆疊的交換機性能指標中有一個“最大可堆疊數”,它指的就是一個堆疊單元中所能堆疊的最大交換機數,代表一個堆疊單元中多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 堆疊與級聯這兩個概念既有區別又有連結。堆疊可以看作是級聯的特殊情況。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級聯的交換器之間可以相距很遠(在媒體許可範圍內),而一個堆疊單元內的多台交換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一般不超過幾米;級聯一般採用普通端口,而堆疊一般採用專用的堆疊模組和堆疊電纜。一般來說,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交換器可以互相級聯,堆疊則不同,它必須在可堆疊的同類型交換機之間進行;級聯僅僅是交換器之間的簡單連接,堆疊則是將整個堆疊單元作為交換器來使用,這不僅意味著連接埠密度的增加,而且意味著系統頻寬的加寬。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交換器可以細分為可堆疊型和非堆疊型兩大類。而號稱可以堆疊的交換器中,又有虛擬堆疊和真正堆疊之分。所謂的虛擬堆疊,實際上就是交換器之間的級聯。交換器並不是透過專用堆疊模組和堆疊電纜,而是透過Fast Ethernet 連接埠或 Giga Ethernet 連接埠進行堆疊,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級聯。即便如此,虛擬堆疊的多台交換器多台交換器在網路中已經可以作為一個邏輯設備進行管理,從而使網路管理變得簡單起來。真正意義上的堆疊需要滿足:採用專用堆疊模組和堆疊總線進行堆疊,不佔用網路端口,多台交換器堆疊後,具有足夠的系統頻寬,從而確保堆疊後每個端口仍能達到線速交換;多台交換器堆疊後, VLAN等功能不受影響。 目前市面上有相當一部分可堆疊的交換器屬於虛擬堆疊類型而非真正堆疊類型。很顯然,真正意義上的堆疊比虛擬堆疊在性能上要高出許多,但採用虛擬堆疊至少有兩個好處:虛擬堆疊往往採用標準Fast Ethernet 或Giga Ethernet 作為堆疊總線, 易於實現,成本較低;堆疊連接埠可以作為普通連接埠使用, 有利於保護用戶投資。採用標準 Fast Ethernet 或 Giga Ethernet連接埠實現虛擬堆疊,可以 大幅延伸堆疊的範圍…

  • 【基礎知識】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因特網發展到今天,無線和有線設備的頻寬都有巨大的提升,但目前大部分企事業單位都還在使用IPV4的地址,也難免要進行不同網段的劃分,本次內容介紹二層交換機的VLAN(虛擬區域網路)配置,那為什麼要進行VLAN的劃分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二層交換器的工作原理,交換器是數據鏈路層設備,它能夠讀取數據包中的MAC(網卡)地址信息,並根據MAC來進行交換,如圖1所示。 圖1 交換器的工作原理圖1中有A、B、C、D四台主機的IP位址在同一網段內,其IP位址與MAC位址如圖1所示,交換器有一張MAC位址表,是透過MAC位址來進行交換的,在存取網路之前,交換器的MAC位址是空的。當主機A(192.168.1.1)向主機C(192.168.1.3)傳送資料的時候,交換器是如何把資料正確的發給主機C呢?交換器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主機A在發送數據時會攜帶自身的MAC位址,交換器從E0埠收到了數據,就會在MAC表中記錄一條訊息,如圖2所示。 圖2 交換器的工作原理(記錄E0端口)從圖2中可知,交換器的MAC地址表已經有一條記錄,此時交換機並不知道主機C在哪個端口,數據不確定從哪個端口轉發,這時交換機只能選擇在E0以外的所有連接埠都轉送(洪氾(flooding)),那麼主機B、C、D都會收到來自主機A的訊息,收到訊息後解開資料比對訊息,主機B和主機D發現不是找它的,就把資料丟棄,只有主機C核對後發現是找C的,於是回傳一條訊息給交換機,回傳訊息的時候,帶上自身的MAC位址,這個時候交換器的MAC位址表又多了一筆記錄,如圖3所示。 圖3 交換器的工作原理(記錄E0和E2埠)交換器收到來自主機C的資料後,是否又要轉送全部連接埠呢?不會的,因為主機C發的訊息有目的位址資訊(主機A)交換器直接把資料在E0埠發給了主機A。當主機B發送資料給主機C的時候,交換機會從E1埠取得主機B的MAC位址並記錄在MAC表中,交換器收到資訊後查詢MAC表,發現已有主機C的位址,於是直接把數據往E2埠轉發,其他埠以此類推。要注意的是MAC表示動態的,當主機更換網路卡或主機移走的時候,一段時間以後交換機會把MAC中的記錄移除,方便MAC表的維護。網路中通常是多台交換器共同工作,多台交換器在一起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下面來看一張網路拓樸圖。 如果整個網路屬於一個網段,那麼只有一個廣播域,那麼一旦發出廣播訊息,就會傳遍整個網絡,主機就會不斷的接收廣播訊息,嚴重影響網路的質量,因此在設計區域網路LAN時,需要注意如何才能有效分割廣播域。解決方法一是用路由器把網段劃開,二是把交換器分割VLAN,這次的內容我們介紹到這裡,下次介紹交換器的VLAN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