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killtest

  • 好可怕,大語言模型學會網路運維了?思科CX GAIOps怎麼做到的!

    思科联天下 ●都在說AI,大語言模型,百模大戰,我們維運團隊能幹點什麼呢 ● IT系統出現嚴重故障導致業務中斷,大語言模型時代就無法提前預警嗎 ● 業務不間斷運作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維運人員集體抱怨每晚都睡不踏實 ● 我們維運團隊的開發小夥伴真能幹,開發出來了基於大語言模型的維運智能體。但為啥不太懂思科呢 ● 過去已經發生過的嚴重故障,不會再出現吧 ● 一線值班的兄弟要是能有二線兄弟的技術能力就好了 ● 這麼多日誌,怎麼能做到既不錯殺一千,也不放走一個 ● 日誌分析從傳統基於正規表示式過渡到機器學習,還是需要大量人工標記的訓練樣本,太過耗時耗力 閒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這麼多頭痛的事情,思科CX GAIOps(生成式智慧維運)是怎麼解決的呢? 先讓我們了解一下 CX GAIOps(生成式智慧運維)是什麼? ◎ 全新一代基於本地開源大語言模型(LLM)+思科內部海量知識庫+客戶實際運維資料訓練所得的維運智能體 ◎ 三個組件: 1)基於LLM的日誌分析平台(跨廠商全端即時異常判斷與根因分析) 2)基於LLM的AI本地維運聊天機器人(凝練思科專家經驗) 3)基於LLM的AI輔助維運智能體(使用自然語言產生配置) ◎ 四個基本功能: 1)綜合維資訊分析推理診斷 2)基於知識、案例的推理問答 3)多廠商跨全端即時資訊查詢 4)基於自然語言產生配置/API,自動下發和驗證 ◎客戶本地部署(On-Prem模式),無需外傳數據,保護客戶資料安全及隱私 CX GAIOps(生成式智慧運維) 為什麼是全新一代? ◎ 基於LLM大語言模型,透過少量無重大業務影響日誌資料對模型進行訓練 ◎ AI日誌分析平台自動學習日誌流中各種設備的日誌,自學習映射轉換成模版,無需大量人工正則或TextFSM等匹配方法 ◎ 可對監測結果進行人工糾偏,實現本地資料匯出再訓練,不斷迭代提升準確性 ◎ 相對早期基於正規表示式和近期基於機器學習ML的日誌分析,大語言模型已經演進到了全新一代的自動學習與識別 為什麼說只有思科的服務團隊 才能做出來呢? ◎ AI業界大佬一致認可的是在大語言模型時代,專業領域的數據才是核心資產,是每個企業的金礦。只有思科服務(CX)團隊擁有思科維運知識庫(海量Case,海量Log,軟體Bug知識庫等核心資料資產) ◎ 思科服務團隊在2年前就進行了早期投入與研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與流程,至少領先業界1年以上的時間 ◎ 思科服務團隊已經在客戶處使用真實的多廠商資料進行了1年以上的模型訓練 具體如何解決…

  • Linux xz後門的破壞可能比想像的更大

    原创 岱军 云云众生s 一位神秘的貢獻者植入了後門,在過去兩年中幫助維護了廣泛使用的 xz 壓縮庫。那麼,還有什麼隱藏在裡面? 譯自Linux xz Backdoor Damage Could Be Greater Than Feared,作者 Joab Jackson。 當你的家被闖入時,你可能最初無法理解被拿走了什麼,或造成了什麼傷害。這就是Linux 社群目前對最近發現的 xz 後門安全漏洞的擔憂。 「這種上游供應鏈安全攻擊是多年來人們一直稱之為歇斯底里的噩夢場景,」Kubernetes 安全主席Ian Coldwater在X 上寫道。 “這是真的。” 一名 Microsoft 工程師首先偵測到後門,他將其追溯到 xz 壓縮庫的最近更新。庫更新是最近的一次,但它已經出現在某些 Linux 發行版的滾動和高級“快速”版本中。 後門需要滿足某些條件和依賴項才能觸發。然而,一旦觸發,攻擊者就可以在完全沒有身份驗證的情況下進入你的系統。 錯誤的程式碼已被迅速清除,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後門已經造成的潛在損害——以及是誰植入了這個詭計,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庫中可能還存在其他尚未發現的後門,或者已經植根於更多伺服器仍在使用的庫的早期版本中。 如果不是愛管閒事的工程師… 感謝那些足夠極客的工程師,他們在SSH 會話中調試緩慢的登入時間。 Microsoft 原理軟體工程師(Principle Software Engineer)Andres Freund注意到他的遠端 ssh 登入比應有的時間長 500 毫秒。他將延遲追溯到 SSH 對liblzma壓縮函式庫發出的系統調用,原因是該函式庫包含在 Freund 的Debian sid安裝中嵌入的xz 實用程式中。 他在安裝過程中用於…

  • 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有什麼區別?各自有哪些特點

    單模光纖(Single-mode Fiber, SMF)和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 MMF)是光纖通信中常用的兩種類型。它們之間有多方面的區別,包括結構、傳輸特性、應用場景等。以下是詳細介紹: 單模光纖(Single-mode Fiber, SMF) 結構特點 纖芯直徑:約8-10微米。 包層直徑:125微米(與多模光纖相同)。 光模式:僅允許單一光模式傳輸(通常是基模)。 傳輸特性 帶寬:極高帶寬,適合超高速數據傳輸。 衰減:低衰減,適合長距離傳輸。 色散:低色散,傳輸質量高。 優點 適合長距離通信(超過數十公里到數百公里)。 支持超高速數據傳輸,適用於高帶寬需求。 低衰減和低色散,提供高質量的信號傳輸。 缺點 安裝和維護成本較高。 光源(如激光器)和接收器成本較高。 典型應用 城域網(Metro Networks)和長途通信(Long-haul Transmission)。 互聯網骨幹網(Internet Backbone)。 高速骨幹網絡和超大型數據中心。 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 MMF) 結構特點 纖芯直徑:50或62.5微米。 包層直徑:125微米。 光模式:允許多個光模式傳輸。 傳輸特性 帶寬:相對較低的帶寬。 衰減:相對較高的衰減,適合短距離傳輸。 色散:較高的模式色散,影響傳輸質量。 優點 安裝和維護成本較低。 光源(如LED)和接收器成本較低。 適合短距離應用(數百米到幾公里)。 缺點 帶寬和傳輸速率較低,較難支持超高速數據傳輸。 衰減和色散較高,影響傳輸質量和距離。 典型應用 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s, LANs)和數據中心內部連接。 建築內部布線和短距離光纖連接。 校園網絡和企業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