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介紹

全栈云技术架构
無伺服器運算(Serverless Computing)也是目前雲端運算領域的熱點技術,根據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定義,無伺服器運算是指在建構和運行應用程式時無需管理伺服器的一種 計算範式。 它描述了細粒度部署模型,由一個或多個函數組成的應用程式可上傳到平台,並執行、擴縮容和基於實際執行時間的資源消耗進行計費。

Serverless 融合了微服務、FaaS、事件驅動程式設計、容器化和純粹的pay-per-use模型以及易擴縮容等最新技術進展。 它是從 IAAS到PAAS間抽象的一大步,允許在不提供任何依賴 OS 或虛擬方式(類別 VM/容器)條件下執行軟體。 Serverless 運算並不代表無需伺服器來託管和執行程式碼;也不代表維運工程師將會失業。 相反,它指的是一種理念,無伺服器運算的消費者無需在伺服器供應、維護、更新、擴縮容和容量規劃上花費時間和資源。

無伺服器運算在以下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 開發者:基於無伺服器運算平台進行服務或業務的編程,開發者可專注於業務程序的開發和最佳化,而無需關注系統平台的運維。

⚫ 使用者:依照使用的資源或呼叫服務的次數計費,真正做到按需使用和按需付費,大幅降低使用者的成本。

⚫ 提供者:作為平台服務提供方,採用無伺服器運算技術之後,可以進一步的提昇系統資源的擴縮效能,實現更靈活敏捷的擴縮容,進而最大化的利用基礎架構資源。

無伺服器運算平台包括兩個技術面

⚫ Functions-as-a-Service (Faas):提供事件驅動的計算。 開發者基於函數運行和管理應用程式碼,函數被事件或 HTTP 請求觸發。 開發者部署小的程式碼單元到 FaaS,作為離散行為按需執行,無需管理伺服器或其他任何潛在基礎設施並實現擴縮容。

⚫ Backend-as-a-Service(BaaS):基於第三方 API 的服務,取代應用程式中的常用功能。 因為這些 API 以能透明自動擴縮容和維運的服務提供,這對開發者來說就是 Serverless 的。

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參考架構,此架構主要五個部分:分散式邊緣運算網路基礎設施資源、邊緣網路控制器及邊緣編排管理器、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系統、智慧業務與應用。

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參考架構中的關鍵技術,包括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技術、資源管理編排技術、網路控制管理技術等。

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技術

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技術主要為分散式函數運算提供支援;其中,無伺服器運算技術(Serverless Computing)是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技術的基礎。

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管理技術主要具備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部署、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發現和基於 Serverless 的服務排程等能力。 其中,基於Serverless的服務部署主要解決函數服務在哪裡部署的問題以及部署在哪種計算載體中的問題;基於Serverless 的服務發現主要解決函數服務對外暴露的問題,便於計算任務的請求;基於Serverless 的 服務調度主要解決函數服務處理負載平衡的問題。

資源管理編排技術

資源管理編排是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參考架構的關鍵技術之一,主要透過統一協同管理分散式的邊緣運算節點資源,實現對運算資源、網路資源和儲存資源的管理和編排,以確保資源的按 需供應、彈性靈活,進而提升分散式運算與儲存資源的使用率。 其中,對容器、Unikernal等運算載體進行管理編排是資源管理編排技術的主要內容。

網路控制管理技術

網路控制管理技術主要採用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 DefinedNetwork,SDN)技術以及時間敏感網路(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技術,實現分散式邊緣運算節點網路連接的可管可控,保證時延確定性和 路徑確定性。 在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中,可以基於SDN技術建立邊緣網路的控制面,透過要求邊緣運算節點以及網路設備定期上報運算、網路和儲存相關狀態信息,建構運算、網路和儲存的狀態視圖,從而實現 在控制面整合運算資源的感知、網路資源感知、內容資源感知等功能。

無伺服器運算作為新一代雲端運算的想法及理念,其核心是將提供服務資源的基礎設施抽象化為各種服務,透過API 介面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調用,落到具體技術上主要有函數即服務( FaaS)以及後端即服務(BaaS)等。

邊緣運算開源生態
(1)EdgeGallery

EdgeGallery 是由華為、紫金山實驗室、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騰訊、九州雲、安恆資訊等八家創始成員發起的 MEC 邊緣運算開源專案。

目前 EdgeGallery 整個邊緣運算平台是基於 Kubernetes 打造,在規劃中會引進無伺服器運算的相關特性,提昇在監控、擴展性方面的能力。

(2)KubeEdge

KubeEdge 是一個開源系統,用於將容器化應用程式編排功能擴展到 Edge 的主機,是一個面向邊雲協同的雲端原生邊緣運算框架。 KubeEdge 在 Kubernetes 原生的容器編排調度能力之上實現了邊雲之間的應用協同、資源協同、資料協同和設備協同能力,完整打通了邊緣運算中雲、邊、設備協同的場景。 KubeEdge 架構上分為雲、邊、端三個層次。

(3)K3S

K3S 是專為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運行 Kubernetes 的研發和維運人員設計,透過消除安裝 Kubernetes 的複雜性和學習成本,K3S 大大簡化了邊緣部署的複雜度。

(4)OpenYurt

OpenYurt 是阿里雲開源的雲端原生邊緣運算解決方案。 已應用於CDN、音訊視訊直播、物聯網、物流、工業大腦、城市大腦等實際應用場景中,並服務於阿里雲 LinkEdge、盒馬、優酷、視訊雲等多個業務或專案中。 目前開源的能力包括了邊緣自治能力和原生 K8S 叢集一鍵式轉換為邊緣叢集。 OpenYurt 已經具備了緣自治、高效運維通道、邊緣單元化管理、邊緣流量拓撲管理,安全容器、邊緣 Serverless/FaaS、異質資源支援等能力。

無伺服器運算開源生態

Kubernetes 的蓬勃發展由催生了一系列以它為基礎的 Serverless框架,目前開源的 Serverless 框架大多以 Kubernetes 為基礎,主要介紹 Knative、 OpenFaaS、OpenWhisk 和 Kubeless。

(1)Knative

2018 年 7 月,Google 發布了 Knative 無伺服器開源平台[5]。 Knative 是Google 開源的基於Kubernetes 和Istio 的Serverless 開源實現,目標是為了提供更高層次的抽象,讓開發者無需關注基礎設施(虛擬機或容器,網絡配置,容量規劃),而專注於業務代碼即 可,旨在標準化Serverless。 只需使用幾個 YAML 檔案就可以輕鬆地開始使用 Knative 了。 這也意味著,在本地或託管雲端服務上,任何可以運行 Kubernetes 的地方都可以運行 Knative 和業務的程式碼。

Knative 採用 Go 語言編寫,支援 C#, Go, Java, Node. js, PHP,Python, Ruby, and Rust 語言。 包含 Serving 和 Eventing 兩大元件,他們都透過 Kubernetes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s (CRDs)來設定與運作。

(2)OpenFaaS

OpenFaas 無伺服器功能框架,透過將功能打包,無需重複的樣板化編碼,簡化操作流程。

(3)OpenWhisk

OpenWhisk 是一款分散式的 Serverless 開源平台,最早來自IBM 的 Serverless 平台,目前由 Apache 基金會進行孵化和管理。 OpenWhisk 是一個功能完備的 FaaS 平台,包含事件驅動及函數執行時等核心元件,可運作在不同的基礎架構上,如實體機、虛擬機器、容器平台、PaaS、公有雲和私有雲等。

(4)Kubeless

Kubeless 是運行在 Kubernetes 平台之上的 FaaS。 Kubeless 官方強調其是 Kubernetes 原生(Kubernetes native)的 Serverless 實作。 Kubeless 在設計初就引用了許多 Kubernetes 原生的元件,如 Service、Ingress、HPA(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等。

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是融合邊緣運算、無伺服器運算等先進技術,高效能、低成本利用邊緣側有限異質資源,基於大量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節點形成的一體化運算網絡,實現運算節點內的轉算 存融合及節點間的網路協同,支撐海量多樣智慧終端、用戶在邊緣側的差異化運算訴求,滿足廣泛接入、高吞吐和低時延的網路訴求。

本白皮書(下載如下)首先介紹了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的發展背景、基本概念、參考架構、關鍵技術,同時分析了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的典型應用場景,並探討了無伺服器邊緣運算網路的生態 建設。

資料來源:網路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

認識Cisco認證考試700-750:Cisco Advanced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Account Managers

認證背景
Cisco認證考試700-750,全名為Cisco Advanced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Account Managers,是專為負責銷售Cisco安全解決方案的帳戶經理設計的專業認證。此認證旨在驗證帳戶經理對Cisco高級安全架構的深入理解,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客戶的業務需求中,從而提供有效的安全解決方案。

考試費用
考試費用通常在150至300美元之間,具體費用可能會根據考試地區和當地稅率有所不同。建議考生在報名前通過Cisco官方網站或當地考試中心確認最新費用。

考試時間與形式
考試700-750的時間約為90分鐘,考試形式為選擇題,包括單選和多選題。考試是在授權的考試中心進行的,考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

及格分數
及格分數通常由Cisco根據考試難度和內容設定,具體分數會在考試結束後由考試系統自動計算並顯示。考生需要達到或超過這個分數才能通過考試。

重要知識點
考試700-750涵蓋了多個關鍵的安全知識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Cisco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深入了解Cisco提供的各種安全產品,如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安全管理工具等。
安全架構設計:學習如何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安全架構。
威脅情報和風險管理:掌握最新的網絡威脅情報,以及如何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
合規性和法規:了解相關的安全法規和合規性要求,以及如何將這些要求融入安全解決方案中。
總結
通過Cisco認證考試700-750,帳戶經理不僅能夠展示其對Cisco高級安全架構的專業知識,還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更有效地與客戶溝通,提供量身定制的安全解決方案。這項認證對於希望在安全領域發展的專業人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思科認證350-701考試詳情指南

一、考試概述
350-701考試是思科認證考試的一部分,是一項專業認證,旨在驗證考生對思科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深入理解。這個考試涵蓋了一系列的主題,包括網絡基礎知識,數據中心技術,網絡安全,以及思科的專有技術和產品。它是一個全球認可的證書,對於那些希望在IT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二、學習內容
考試的學習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部分:
網絡基礎知識:包括IP網絡,路由和交換等基礎知識。這部分的目標是確保考生對網絡的基本結構和運作有著深入的理解。
數據中心技術:包括虛擬化,雲計算等數據中心相關的技術。這部分的目標是讓考生瞭解如何在數據中心環境中部署和管理思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網絡安全:包括防火牆,VPN等網絡安全相關的技術和知識。這部分的目標是確保考生能夠設計和實施有效的網絡安全策略來保護組織的信息資源。
思科專有技術和產品:考試會涵蓋一些思科的專有技術和產品。這部分的目標是讓考生瞭解這些技術和產品如何幫助組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實現業務目標。
三、複習重點
為了成功通過350-701考試,考生需要專注於以下幾個重點:
理解和運用網絡基礎知識:這是通過考試的關鍵,考生需要對IP網絡,路由和交換有深入的了解和實踐經驗。這需要考生不僅要理解這些概念,還要知道如何在實際的網絡環境中應用這些知識。
熟悉數據中心技術:考生需要理解虛擬化和雲計算等數據中心技術的工作原理,並能在實際環境中應用這些技術。這需要考生能夠設計和實施適合組織需求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掌握網絡安全技術:考生需要能理解並實施各種網絡安全技術,如防火牆和VPN。這需要考生能夠識別和評估網絡威脅,並能夠設計和實施適合組織的網絡安全策略。
四、考試費用
考試的費用因地區和考試類型而異,可能會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一般來說,考試費用包括考試本身的費用和可能的註冊費,有時還可能包括額外的學習或培訓費用。考生需要提前計劃和預算,以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來支付所有的費用。
五、考試時間
考試的時間通常由思科公司決定,並會在考試公告中公布。考試時間可能會根據考試的難度和內容的範疇而變化。考生需要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充分準備和參加考試。
六、考試政策
思科公司有一套明確的考試政策,包括考試規則(例如禁止作弊,限制考試次數等),考試程序(例如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等),以及其他與考試相關的政策(例如考試退款,考試轉讓等)。考生需要清楚瞭解和遵守這些政策,以確保他們的考試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七、考試中心和預約流程
考試通常在思科認證的考試中心進行。這些考試中心遍布全球,提供了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讓考生可以專心參加考試。要預約考試,考生需要先註冊一個帳號,然後選擇考試,選擇考試中心,並支付考試費用。在考試當天,考生需要帶上有效的身份證件,按時到達考試中心。
以上就是思科認證350-701考試的詳細資訊,希望這些資訊能夠幫助您更好的準備考試。無論您是剛剛開始您的IT職業生涯,還是已經在此領域工作多年,這個考試都是驗證您技術能力和知識的絕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