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801 考試名稱:Configuring Windows Server Hybrid Advanced Services

考试 AZ-801: 配置 Windows Server 混合高级服务
Azure
管理员
中级
配置 Windows Server Hybrid Advanced Services
本考試的考生使用本地、混合和雲技術配置高級 Windows Server 服務。這些專業人員應具有實施和管理本地和混合解決方案的專業知識,包括執行與安全性、遷移、監視、高可用性、故障排除和災難恢復相關的任務。他們使用管理工具和技術,例如Windows Admin Center,PowerShell,Azure Arc,Azure Automation Update Management,Microsoft Defender for Identity,Azure Security Center,Azure Migrate和Azure Monitor。

本考試的考生應具有使用 Windows Server 作業系統的豐富經驗。

重要

及格分數:700。
部分要求: Microsoft Certified: Windows Server Hybrid Administrator Associate

相關考試: 1門相關考試:
考試 AZ-800:管理 Windows Server Hybrid Core Infrastructure
本考試衡量您完成以下技術任務的能力:在本地和雲環境中部署和管理 Active Directory 域服務 (AD DS);在混合環境中管理Windows伺服器和工作負載;管理虛擬機和容器;實施和管理本地和混合網路基礎設施;並管理存儲和文件服務。
預約考試
考試 AZ-801:配置 Windows Server Hybrid Advanced Services
語言:英語、日語、簡體中文、韓語、德語、法語、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巴西)、阿拉伯文(沙烏地阿拉伯)、俄語、中文(繁體)、義大利語

停用日期:無

本考試衡量您完成以下技術任務的能力:保護 Windows Server 本地和混合基礎結構;實施和管理Windows Server高可用性;實施災難恢復;遷移伺服器和工作負載;並監視 Windows Server 環境並對其進行故障排除。

United States
165 美元*
價格基於監考考試的國家或地區。
衡量的技能
保護 Windows Server 本地和混合基礎結構(25-30%)
實施和管理 Windows Server 高可用性 (10-15%)
實施災難恢復(10-15%)
遷移伺服器和工作負載 (20-25%)
監視 Windows Server 環境並對其進行故障排除 (20-25%)

考試 MB-500: Microsoft Dynamics 365:Finance and Operations 應用開發人員

考試 MB-500: Microsoft Dynamics 365:Finance and Operations 應用開發人員
參加此考試的考生是使用 Microsoft Dynamics 365 中的 Finance and Operations 應用來實現和擴展應用程式以滿足業務需求的開發人員。 考生通過使用標準化的應用程式編碼模式、可擴展的特性及外部集成來提供完全實現的解決方案。

考生通過使用 X++ 來開發業務邏輯、創建並修改 Finance and Operations 報告及工作區、自定義使用者介面、提供端點和 API 以支援 Power Platform 應用及外部系統、執行測試、監控性能、分析並操縱數據、創建技術設計及實施細節以及執行許可權策略及安全需求。

考生應在使用與「財務和運營」解決方案相關的底層框架、數據結構及物件方面具備深厚的知識和經驗。

考生應具備 Visual Studio、Azure DevOps、Lifecycle Services (LCS) 工具以及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等產品的使用經驗。
重要

此考試的英語版本將於 2022 年 4 月 22 日更新。 請下載下面的技能測試文檔,看看有何變化。

及格分數:700 分。
詳細了解考試分數。
安排考試
考試 MB-500: Microsoft Dynamics 365:Finance and Operations 應用開發人員
語言: 英語, 日語

截止日期: 無

這項考試衡量你完成以下技術任務的能力:規劃架構和解決方案設計;應用開發人員工具;設計和開發 AOT 元素;開發和測試代碼;實現報告;集成和管理數據解決方案;以及實現安全性和優化性能。
$115 USD*
價格根據考試所在國家或地區而定。
測試的技能
此考試的英語版本將於 2022 年 4 月 22 日更新。 請下載下面的考試技能大綱,看看有何變化。
規劃架構和解決方案設計(10-15%)
應用開發人員工具(10-15%)
設計和開發 AOT 元素(20-25%)
開發和測試代碼(10-15%)
實施報告(10-15%)
整合和管理資料解決方案(10-15%)
實現安全性並優化性能(10-15%)

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

如何對自身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物流是使商品在需要的時間到達需要的地點的經營活動,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第三利潤的源泉”。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最佳途徑、推動物流現代化,是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現代物流的功能是設計、執行以及管理客戶供應鏈中的物流需求,其特點是依據信息和物流專業知識,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企業物流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高效率、低成本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製過程。

企業物流管理的基本活動是規劃、組織和控制,其使命是確定物流活動的水平,從而以最有利或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客戶期望的時間和地點,提供其所需要狀態和形式的產品和服務。

無論是企業物流還是物流企業,,如何實施管理和決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帶來最大的效益,都是它們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與其他系統不同,物流系統中,大量的信息不僅隨時間波動,而且還依賴於氣象和經濟條件,是不穩定的。

因此,物流管理和決策作業與活動,需要時實地分析各種條件,並在最短時間內,給出最佳實施方案。

諸如配艙、裝箱、運輸資源的使用、運輸路線的選擇、工作計劃的擬訂、人員的安排、庫存數量的決策、需求和成本的預測、系統的控制等等,都需要優化或智能規劃。

因此,從一定意義講,物流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智能規劃問題。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自覺運用智能規劃理論和方法,實現管理和決策的最優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據資料介紹,1999年我國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佔GDP的20%,以我國2000年的GDP計算,2000年我國全社會物流費用為17880億元,如果我國物流費用降低1%,每年將節約178億元。

這方面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

國際上,許多先進的企業物流管理系統,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數學方法與手段,運用數學模型和數學工具,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決策、預測和控制,進而實現真正有效的科學管理。

通過引入了各種最優化模型,先進的物流管理軟件在車輛配載、運輸路線優化、倉儲優化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實現了很好的應用,直接為客戶帶來經濟上的利益。

例如在車輛路線優化方面,統計表明,合理安排車輛線路可以幫助用戶用原來6070%的資源(車輛、人力)完成原來的工作。

我國的物流企業的管理系統,絕大多數是從實現物流業務流程入手,通過對各業務環節產生的數據的匯總統計分析和查詢,為企業決策提供幫助。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們必須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高度重視我國自己的物流智能規劃系統的開發和建設。

財政如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我國財政職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調控、監督管理。

  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對資源配置結構的不斷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具體地說,主要通過資產結構調整,促使最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結合和企業組織結構形成,以科學合理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從機制角度:計劃配置和市場配置 從市場主體:企業配置、個人配置、信用配置、財政配置。

  現階段,我國採取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配置是主導配置手段,市場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計劃機制起調節性作用。

  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成為資源配置的有效補充方式。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安排調整部分社會資源,彌補市場配置缺陷,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財政不僅直接影響部分資源配置,而且通過部分的資源分配影響全社會的資源配置。

  1.各國政府通常採用一些指標(如失業率、經濟增長率)或若干指標組成的“景氣指數”來表示資源配置的效率。

我國當前主要採用GDP增長率指標(該指標的缺陷是GDP增長有可能不會帶來居民福利和社會福利的提高。

)   2.實現本職能的主要手段:   ① 確定社會公共需要的基本範圍;   ② 確定財政收支佔GDP的合理比例;   ③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   ④ 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保證國家重點建設;   ⑤ 通過政府投資、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帶動和促進民間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   ⑥ 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集團財務資源優化配置的意義
資源優化配置的意義主要有3個方面。

1.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2.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3.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如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佈局的活動。

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佈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實現方法: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佈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間配置,根據資源在不同時段上的最優分佈特徵,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

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
市場要完全實現優化配置資源這一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⒈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⒉理性經濟人假設; ⒊完全自由的市場選擇; ⒋完全由價值規律來調節; ⒌全部供需雙方受同一規則支配; ⒍真正地實行優勝劣汰; ⒎同時還受到時空(環境)條件的限制: 任何“市場”中任何主體的任何市場行為或資源配置行為都是在一定時空(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的競爭主體、交易主體、管理主體、中介服務主體等都處於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在許多情況下各個主體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而這些市場主體所處空間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社會制度、法律環境的變化,從而影響市場規則的變化。

而且,任何市場行為的發生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都需要有一個時間發展過程,不可能在瞬間完成,所以,也就必然會受到不同時空(環境)條件下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條件的製約和影響。

而這些條件的任何變化(所謂“蝴蝶效應”)也都會使上述6個條件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對“資源配置”所產生的影響並非一定是“優化”的,也可能是“劣化”的,從而讓所謂的“市場機制”的調節功能失靈。